Konica FP
历史:
Konica FP发布于1962年9月,Andreas Buhl的网站说这是Konica第一台使用Copal Square快门的单反(同月推出黑色版),不过很可能不是这样。在它之前的F、FS银色版、FS-W(据kenko-tokina.co.jp称,FS-W比FP晚3个月)的快门名称都叫做Hi-Synchro,但FS上的快门明显更接近FP上面的,而且在FS黑漆版上,快门已经印上了Copal Square的字样。
另外,Konica FP是Konica第一台使用磨砂屏对焦的相机。我认为这种变动是一种倒退,FS上的微棱对焦屏和裂像对焦屏明显更好用一些。
在德国,这台相机被Foto-Quelle用他们自己的品牌“Revue SR”销售,而且所配标准镜头上只显示“Hexar”字样,没有Konica自己的“Konishiroku Hexanon”字样。在美国,这台相机则使用WARDS的商标,型号为slr700,所配标准镜头上只显示“Hexanon”字样。虽然名称不同,但实际上都同样是由Konica制造的。
Konica FP是一台纯手动机械相机,没有内置测光表,因此它不需要电池,操作控制也非常基础,如过片把手、卷片钮、提供反光板预升功能的自拍器等。在触发快门后,相机反光板会抬起,光圈收缩,并持续到自拍器控制的快门释放时间。同时,它还提供一个“Stop down”按钮用来在取景器中查看景深,支持M型和X型闪光灯,有自动倒数的胶片计数器。
Konica FP的F卡口,没有联动光圈值的拨杆。后来的AR卡口镜头无法直接用在此机身上。使用F卡口镜头时,机身可以自动读取镜头光圈设定值,一旦快门触发,光圈自动停在预先设定的档。这个功能在当时并不新鲜,但也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。
Konica为F卡口系列相机推出过外置测光表,有两种规格,一种可以套在目镜上方,另一种可以套在快门拨盘旁边。
Konica FP的取景器还算明亮,里面除了对焦点并无其他信息显示。相机的快门范围在1秒至1/1000秒,有B门,闪灯同步速度是当时先进的1/125秒。Konica在这台相机上使用了新的套头52mm F1.8,取代FS上的50mm F2。52mm F1.4也是可选套头。
它的附件靴位置有点奇怪,在倒片旋钮上。如果要倒片的话,必须先把安装其上的附件取下。此靴不支持闪光灯连接。如果要用闪光灯的话,需要配上缆线插在机身上的PC插槽。这种相机可以使用配套的外置测光表,可以和机身快门耦合。
镜头群:
Konica在FS时期就确立了后期F卡口的镜头,只不过当时35mm F2、85mm F1.8、135mm F2.8应该还有库存,所以留在FS的镜头目录上。到FP时期,镜头目录已经去掉这3只镜头。
但同时没有出现800mm F8这只镜头。但这只镜头还在产,因为在Konica FP后面推出的FM的镜头目录里又出现了这只镜头。所以,Konica的用户手册在镜头数据这块的内容不是特别准确。
购买建议:
用今天的眼光来看,这是一台收藏意义大于使用的相机,而且它不贵,500人民币以下完全可以拿下。F卡口的镜头和其他配件现在已很难找到,也没有小于35mm的广角镜头可用。这种老相机做的很坚固,质量不错,可惜操作上不如后来的Autoreflex系列。应该只有Konica的死忠粉或者收藏者才会购买。
技术指标:
类型 | 手动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 |
片幅 | 24 x 36 mm |
胶片 | 标准35mm胶片 |
镜头卡口 | F卡口,直径40mm法兰距40.5mm |
快门 | 垂直移动金属焦平面快门Copal Square |
快门速度 | B,1–1/1000秒 |
闪灯同步 | X-同步: 1/125秒(电子闪光), 1/30秒(F型) M-同步: 同快门速度(M型),1/15秒(F型) |
自拍 | 4秒-10秒 |
取景器 | 眼平取景 磨砂屏对焦 |
取景器指示 | 啥都没有 |
反光镜 | 全自动快速复位镜片,自拍时预升 |
曝光控制 | |
测光 | 与快门速度耦合的CdS测光,外置附件 |
电源 | |
胶片速度 | |
装片 | Fixed take-up spool with slots for film leader |
过片 | 180度拨杆,防重曝 |
计数器 | 最多36张,自动复原 |
退片 | 退片钮,折叠式退片杆 |
其他特征 | 景深预览,胶片提醒插槽 |
重量 | 750g |
体积 | 145 x 102.5 x 45mm |
相机图片:(美国版的slr700银色和黑色图片来自华山哥哥收藏)
Konica FP应该配什么样的机身盖
只要是能配F卡口的都可以